新闻公告
以“大思政课”为抓手,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

如何提升“开学第一堂思政课”的政治思想性、针对性和亲和力?怎样优化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路与方法?……2月21日,学校开学前三天,勤德楼八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,新学期“开学第一堂思政课”集体备课会正热烈地进行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帅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性思想困惑、代表性认识观点,与全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和全校学生工作者进行交流分享。干货满满的备课会,为全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统一思想、统一认识、凝聚育人合力,上好新学期“开学第一堂思政课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。


长期以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聚焦发挥思政课“关键课程”作用,以“大思政课”为抓手,持续加强课程建设,深化改革创新,坚持以赛促教强化师资培养,积极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着力实现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,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。


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不断突出思政课“融”的主基调



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出发,着力构建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、体现校情学情特点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。深挖各门课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,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“五观”、“五个认同”教育,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,以增进“共同性”为方向,构建全课程以“融”为主旋律、主基调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。


2020年,体现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的“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”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2022年,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”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课题立项。


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关键,不断拓宽教书育人“主渠道”


坚持按照“八个统一”的要求,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,各门课统一采取“理论主课堂·实践大课堂·网络新课堂”的教学设计。理论主课堂坚持深入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,探索问题链贯穿、微专题分解和系统化建设,理论层层深入、内容层层递进,不断增进学生的理论认知;实践大课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践教学的常设主题,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品牌;着力构建网络新课堂,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自主建设,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课线上教学课件库、案例库、资料库、试题库等。


突出“学生主体”导向,不断创新拓宽育人主渠道。强化思政课“供给侧改革”,通过每个新学期开学初学情调查问卷、学期中座谈访谈、学期末评教反馈,精准掌握各族大学生思想动态、问题关切、学习诉求,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,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特点的教学改革,推进智慧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、教学方式方法、考核评价及资源建设各环节全景式应用,不断提升教学质量。2022年,思政课改革成果“‘三融驱动 六维协同’民族高校‘大思政课’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”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
强化师资队伍建设,锤炼打造教书育人“大先生”



近年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政治理论学习、业务水平提升与师德师风教育相融合,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引导教师“争做好老师,争做大先生”。组织教师赴民族地区、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进行社会考察和专项调研,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专题培训;通过集体备课会、周末大讲堂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,保障教师学习常态化、长效化;通过集体备课、四级听评课、集中命题等制度,有效促进教师间的互学互鉴;通过新教师试讲、银铃工作室、新老教师手拉手结对子等制度传承学院文化,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;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导师和辅导员等工作,传承“严管厚爱”的“大学风”;通过教学比赛,实现教师学、练、教“三合一”教学基本功训练,不断锤炼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道理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。


学院加强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研究,及时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;深入研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。抽调科研骨干参与“十大问题”专项研究、参与国家民委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史纲》编写工作、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校本讲义编写工作及“道中华”公众号建设工作等。


协同多方力量与资源,全力构建育人“大课堂”


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,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、种好责任田,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”为了推动全校育人合力的形成,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同各职能部门、各学院落实“三全育人”工作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及《大连民族大学推进“思政课程+课程思政”建设工作方案》,整合校内资源,拓展社会资源,多措并举开展“大思政课”建设。结合重要会议精神、国际国内形势特点,面向师生开展理论与政策宣讲。参与对接学院理论学习、课程思政建设指导、党校团校培训授课等,全年累计开展对接活动40余次。在与各学院协同配合下,学校课程思政“三个100”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。目前,学校已有80多门课程获“课程思政”立项支持,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,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,形成融合思政课教师、专业课教师、辅导员、班导师4支队伍共78人的校内外兼职教师师资库,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、志愿服务、民族地区家访等活动。


为切实发挥好社会资源的育人价值,学院建设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。在与旅顺口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法治观实践教学活动中,单场有8000余人次观看,学生在线点赞累计56.3万次,《中国法制报》、《大连日报》等媒体对其进行宣传报道,产生广泛影响。积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,向全校教职工以及社区、街道、工厂等社会面推广,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、开展理论宣讲年均50余场。



持续有效的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使学校“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,每门课程都是思政课,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,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”的大思政育人氛围蔚然成风。


上一篇:《大连日报》报道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

下一篇:上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: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新学期集体备课会

版权所有 © 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

地址: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邮编:116600 电话:0411-87656312